今天给各位分享系统思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是系统思考?谢谢
- 2、什么是系统思考?
- 3、系统思考的定义
- 4、什么是系统思考
- 5、系统思考
- 6、系统性思考,第五项修炼
什么是系统思考?谢谢
分类: 电脑/网络 操作系统/系统故障
问题描述:
企业中的系统思考。不懂是什么?呵呵。
解析:
系统思考不是那种充满学究气、象牙塔中的活动,闷慧它是极其实用而且务实一
种思考工具,可以应用到各种商业和组织管理活动中。
系统思考就是以整体的观点对复杂系统构成组件之间的连接进行研究。系统
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认识到复杂系统之所以复杂,正是因为系统各个组件间
的联系。如果想要理解系统,就必须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审视。 系统思考是解
决复杂问题的工具、技术和方法的 *** ;是一套适当的、用来理解复杂系统及其
相关性的工具包;同时也是促使我们协同工作的行动框架。
如果我们希望了解一个系统,并进而能够预测它的行为,就非常有必要将系
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 将系统各部分割裂开来,很可能会破坏系统内部的
连接,从而破坏系统本身。 如果你希望影响或控制系统的行为,就必须将系统作
为一个整体来采取行动。 在某些地方采取行动并希望其他地方不受影响的想法注
定要失败——这也就是连接历罩肢的意义所在。 因此,系统思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
观察它周围的事物。 只有拓宽视野,才能避免“竖井”式思维和组织“近视”
这一对孪生并发症的危害。 当然,视野的拓宽不能够以忽视细节为代价,要适当
划分系统的范围。
系统思考又被称为"见树又见林的艺术",它要求人们运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组
织的发展,引导人们从看局部到纵观整体,从看事物的表面到洞察其变化背后的
结构,以及从静态的分析到认识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而寻找一种动态的平
衡。从字面上看,系统思考是一种思维方式,实质上系统思考更重要的肢世是一种组
织管理模式。它要求将组织看成是一个具有时间性、空间性、并且不断变化着的
系统,考虑问题时要整体而非局部、动态而非静止、本质而非现象的思考,就象
中医疗法,把人体看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五脏六腑气血脉相通,任何一个部位出
现异常,都有可能是其它因素引起而不仅仅是该部位问题所致的。
什么是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就是人们运用系统观点,把对象的互相联系的拍旦各个方面及其结首贺搭构和功能进行系统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其中的方法具体如下:
1、整体法
要求把思考问题的方向对准全局和整体、从全局和整体出发。
2、结构法
进行系统思考时,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合理性。
3、要素法
为了让系统正常运转并发挥最好的作用或处于最佳状态,必须对各要素考察周全和充分。
4、功能法
向更好的方面改变,使系统状态更佳,或者追求全局利益,降低系统的部分功能。
扩展资料
系统思考的注意事项
据了解,系统思考有3个构成要件,分别如下:
1、部件
为了努力找到组成系统的各部分有哪些,要具有全局观,摒弃部件单一论。
2、联系
各部分没有孤立存者拿在,反而互相联系,这种联系不属于线性、单向的,而表现为多线程、双向的。
3、作用
各部分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任何一个部分的功能缺失都会对整体功效产生负面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系统思维
系统思考的定义
3.1 系统思考的定义
定义:系统思考(System Thinking)是从系统的角度来分析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系统思考包含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基本模型。氏碰没
正反馈和负反馈的组成要素一般包括输入、控制、被控对象、输出、反馈、偏差、扰动和时间延迟等。输入和反馈是不同符号的系统是负反馈系统,输入和反馈是同符号的系统是正反馈系统。
负反馈系统通过目标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来控制自己的输出,其中偏差=目标-反馈,当偏差为0时,即实际值和目标值相等时停止输出,它是一个趋于稳定的系统。绝大多数稳定的系统都是负反馈系统,比如空调和冰箱系统,它们都可以保持稳定的温度输出。还有火箭发射系统,管理学的丰田生产方式,精益生产,TOC制约理论等都是负反馈系统。经济学的马歇尔的价格均衡论也是负反馈系统。负反馈系统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如图3-1所示)。
图 3-1 完整的负反馈模型
正反馈系统通过目标与实际值之间的和来控制自己的输出,导致系统的输出不断增加,正反馈是趋于增强的系统。正反馈是趋于加强的系统,比如原子弹的爆炸过程就是正反馈系统;股票市场的价格越高,购买量越多的现象也是正反馈系统,金融家索罗斯称其为反身理论;比尔盖茨打败其他操作系统的方法也是正反馈系统;巴菲特在投资上的滚雪球理论也是正反馈系统(如图3-2所示)。
图 3-2 完整的正反馈模型
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为了方便,有时可以不画被控对象,扰动和时间延迟,这样可以得到简化的负反馈和正反馈模型(如图3-3和3-4所示)。
图 3-3 简化的负反馈模型
图 3-4 简化的正反馈模型
控制有三个主要的性能指标,分别是: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稳定性是系统可以工作的首要条件,比如一台汽车不稳定,每次以相同力度踩油门,汽车的加速却时快时慢,转动方向盘时,汽车转向时大时小,那么这个汽车的稳定性就不好,很不容易控制,很容易发生车祸。在管理学上,质量的稳定性也是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对于经济来说,稳定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一点经济上的变化就导致经济大幅震动,那么这个经济的稳定性就不好。稳定性越好的系统,抗扰动的冲击能力越强。快速性也是控制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指的是从暂态达到稳态所需要的时间,也可以认为是从现状达到目标的时间。比如相同环境的2个空调系统,都是在室温为30度的屋子内,A空调从30度制冷到20度用了20分钟,B空调从30度制冷到20度用了40分钟,A空调的快速性要优于B空调。汽车的百公里加速也是衡量汽车快速性的指标。准确性指控制的精度,比如导弹的射击精度是导弹系统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我们以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来分析一下丰田生产方式。丰田的生产方式的创始人大野耐一说:“我们所做的,其实就是注意从接到顾客订单到向顾客收帐这期间的作业时间,由此剔除不能创造价值的浪费,以缩短作业时间。”所以快速性是生产型企业的主要目标,而丰田生产方式是实现快速生产的一种手段。丰田生产通过设备的快速换模,减少库存等方法来增加生歼纳产的快速性。如果生产不稳定就会发生各种生产波动,影响生产速度。各种扰动也会影响生产的速度。丰吵陵田生产方式通过合理的库存来应对扰动,从而使生产稳定进行。合理的库存通过看板反馈系统来完成,丰田生产方式就是一个负反馈系统。对于准确性,丰田只生产下游客户需要的东西,而不过量生产。比如下游工序需要1个左汽车后视镜和1个右汽车后视镜,那么上游工序就应该准确的生产这2个汽车后视镜,在数量和品种上都保证准确,即上游工序应该生产1个左后视镜和一个右后视镜而不是3个或者4个,是生产汽车左右后视镜而不是生产车内后视镜。
什么是系统思考
系统分析思考,英文名Analytical Thinking ,是一种在欧美私人和公共组织的咨询分析师广泛运用的决策思考方法。
大家都知道,我们要成功解决问题都是要遵循一系列科学严谨的流程的,思考问题要有框架和整体大局观,而不是像西瓜皮一样,滑到哪里算哪里。只有这样腔烂,我们才能不遗漏问题的任何一个方面扰型,也才能更加深入的思考,采取有效行动。既然普通人都懂得道理,专业的分析师理所当然的也知道,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地炉火纯青。
专业分析师同样也遵循如下科学的作业流程:
1、定义问题
2、提出假设
3、观察事实收集数据
4、指导分析问题
5、开发解决方案
我写了一篇文章的目的就是通过提供一种底层逻辑方面的方法,来告诉读者,系统分析思考的方法是到底怎么运作的。明确在解决问题的周期循环里,咨询分析师能够使用的具体工具和技能。给分析师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项目问题框架(从识别到解决)。
读者在仔细看完并思考后应该能够达到如下的水平:
1、懂得解决问题的系统思路;
2、学会在一开始就要明确定义问题;
3、聚焦在问题背后的缓圆猜驱动因素;
4、知道如何使用具体的工具和技能,比如头脑风暴法、SWOT分析和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
5、在正式方案实施前,知道怎么样验证你提出的解决方案;
6、知道怎样为解决关键问题提供一种可衡量的解决方案。
内容很全面,百度知道篇幅有限,我把链接发给大家。相信看完以后,您就完全明白如何科学全面系统分析问题了。
除了运用思维导图,您还知道如何系统全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吗
系统分析思考需要哪些工具才可以呢?
系统分析思考需要哪些工具呢?(续)
系统思考
什么是系统?
在本书中,“系统”表示“一群相互连接的实体”。
这个不太好理解。结合系统的对立面来理解就比较好理解了。
书中将系统的对立面理解为“堆”(heap),何为“堆”?堆”也是由很多实体构成的,但和系统的区别是各个实体之间没有相互连接。
因此,碰巧在某个时间待在同一个地点的人的集合(比如凑巧在一辆巴士上旅游的人们),就构成了一个“堆”(一个随机的群体),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相互连接;相反,在一起工作的人,一旦这些人之间建立起了连接,就随时都会出现一种非常特殊的、可以称之为高效团队的系统。因此,对系统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系统构成组件之间的连接的研究。
我们为何要用系统思考?
复杂系统必须被原封不动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将系统各部分割裂开来研究,很可能会破坏系统内部的连接,从而破坏系统本身。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将一头大象分成两半,并不能造出两头小象”就形象地阐明了这一点。
如果你的目标是理解大象这个系统是如何运转的,而你试图将大象切成块,并研究每一块的性质,你很可能达不到目的,因为将大雀历象切成两半这一举动本身只会将一个良好运作的系统变成两个无法运转的系统。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当然是因为大象的后半部分和前半部分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你将大象切成两段的同时,这种联系也被破坏掉了。
由于系统的本质就是它的连接,所以,如果你想理解一个系统,并试图进一步影响它的行为,甚至控制它,你必须从整体上理解它。这可能需要详细了解所有组成部分的行为,也可能不需要;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关于组件的知识对于从整体上理解一个系统,作用非常有限——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知识甚至具有相反的效果。.
系统的关键特征有哪些?
1.涌现
所谓涌现,指整体具有而其组成部分不具有的特性,一旦把整体还原为它的组分,这些特性便不复存在。
比如一辆汽车,如果把汽车拆开来,不过是一群零件罢了,并没有汽车的特性。一旦组成了汽车以后,汽车可以运动,可以开空调,可以听歌。
再比如诗歌,单独拆解看来无非是一群文字。整合在一起,就可以传递出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景象。
2.自组织
系统是一个稳定的动态结构,是高度有序的。
比如一个由骑车人和自行车构成的系统。自行车不能自我平衡,而且在静止的情况下,自行车和骑车人在一起也不能平衡。但是,当系统动起来之后,当骑车人为系统注入动力,从而让自行车前进的时候,自行车和骑车人就在突然之间与地面垂直,而且没有任何的摇摆。因此,即使没有明显的外力干涉,动态系统仍然能够展示出某种稳定的结构。
自组织系统能够保持这种高度有序状态的原因,在于它们之中都存在着能量流——一股将给定系统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的能量流。当你骑自行车时,你用腿将能量送入系统,这些能量来自于和吸入氧气相关的活动。
当能量流停止的时候,系统就开始退化。当你停止踩脚踏板之后,自行车最终会倒下。
所以,自组织系统都和周围的环境交换能量,因此它们都被称为“开放系统”。
3.反馈和自修正
我们称系统内部的信息流为反馈,在很多自组织系统中,反馈经常和自修正密切相关。
在自行车与骑车人这一开放自组织系统中,表现出了维持动态稳定这一聚合属性,从而保持了自行车和骑车人的竖直。这一聚合属性的表现之一就是这个系统是竖直的,它不是27°,也不是其他任何度数,更不会摇摆不定:系统自然而然稳定地竖直着。
如果自行车和骑车人的系统遇上了一个小小的颠簸,系统就会摇晃,但是它很快就会再次稳定下来,因为系统具有自修正的性质,无论外界出现怎样的干扰,它都会主动维持有序、自组织的状态。
这一切正是通过反馈取得的:骑车人感受到扒橘了摇晃,他就轻微地调整重心来进行调整。这一自修正机制在处理小颠簸时非常有效,但是如果颠簸非常大,骑车人和自行车就可能会摔春岁团倒。
用系统的语言来描述这一切,就是:最初处于有序、动态平衡状态的自组织系统,受到了其内部自修正机制无法处理的外部冲击,系统陷入混沌状态(自行车和骑车人倾斜歪倒),直到系统进入另一个稳定平衡态——通常是静态平衡,而不是动态平衡(自行车和骑车人横躺在地上)。
系统思考需要运用什么工具?
系统循环图
什么是系统循环图?
系统循环图的要素
符号:‘原因’方面的上升导致‘结果’方面的上升,则这个连接是一个S型连接,否则就是一个O型连接。(S表示正反馈,O表示负反馈)
悬摆:尽管所有的反馈回路都代表着闭合、连续的回路,没有起点,没有结束,有些系统循环图还包括虽然在闭环之外但却连接在闭环之上的因素。
悬摆可以分为两类:输入悬摆(一般用来表示期望达到的目标、隐含的标准、政策;或者是系统外部的驱动或限制因素,以及用以确定外部变量数值的参数。);输出悬摆(表示整个系统运作的结果。)
系统循环图的通用结构仅有两种基本类型: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
增强回路:
随着回路的每次旋转而不断得到加强,这种情况被称为正反馈,与此相应的系统循环图就被称为正反馈回路或增强回路。
调节回路:
为了到达最终的目标,随着回路的每次旋转,而不断得到调整,这种情况称为调节回路。
倒一杯咖啡是反馈回路的一个真实例子。
当我们向杯中倒咖啡的时候,我们心中有一个目标,就是“咖啡目标水位”。
在我们向杯子中倒咖啡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一直在关注杯中水位的上升,无论何时,我们都在评价“目标水位和实际水位的差距”。正是我们心中的这种评价促使我们对我们的“肢体动作”进行控制(在本例中就是手的位置),进而决定了我们将咖啡倒入杯中的速率。
“咖啡目标水位”和“目标水位和实际水位的差距”的S型连接,就意味着对于任意给定的“杯中咖啡水位”,“咖啡目标水位”越高,“目标水位和实际水位的差距”就越大。起初的时候,目标水位和实际水位之间的差距相对很大(当杯子中只有一点点咖啡的时候),我们的肢体动作就是相对较快地倒水,就是说,这是一个S型连接。当然,我们的肢体动作会影响到“杯中咖啡水位”,就像我们的“肢体动作”越大,“杯中咖啡水位”就越高,因此这也应该是一个S型连接。但是,随着“杯中咖啡水位”逐渐上升,“目标水位和实际水位的差距”逐渐下降,因此这是一个O型连接。
随着杯中目标水位和实际水位的差距逐渐变小,我们的“肢体动作”就变得越来越柔和,“杯中咖啡水位”就上升得越慢,直到“目标水位和实际水位的差距”变为零,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停止我们的“肢体动作”。
总的来说,这个环的作用就是控制“杯中咖啡水位”使其逐渐达到“咖啡目标水位”,当目标达到时,我们就会停止“肢体动作”。
调节回路平滑渐进地实现目标,也可能出现振荡
有调节回路都在试图实现一个目标,而同样的因果回路可能平滑渐进地实现目标,也可能出现振荡。这两种行为之间的差异就在于系统对实际与目标差异的响应速度。如果系统响应迅速,那么系统行为通常会很平滑;如果系统存在时滞,通常就会出现振荡。
最普遍的一个例子就是在一家不熟悉的旅馆里使用淋浴器。你将调温器设到“温”,并让淋浴器运行一会儿,觉得水太冷了。你就将调温器设到了“热”,然后让水再接着流了一阵子,你开始不耐烦地又试了试水温——水仍然太冷。于是,你将调温器转到了“非常热”,这时水温正合适。你跳进淋浴喷头下面,几秒钟后,你又跳了出来——水太烫了。你现在遇上麻烦了,调温器被淋浴器喷出的热水挡在了后面,而水热得能烫掉皮。因此,你找了一块毛巾包在手上,将调温器砸到“冷”。经过几次反复,温度终于合适了。
绘制系统循环图需要注意的因素是什么?
1.是否存在完成回路可以被视为判断系统循环图是否完整的一种方法:如果你发现你所绘制的系统循环图中没有包括任何反馈回路,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你还没有将你试图描述的真实系统描述完整。
2.在绘制系统循环图时,所使用的词组应该尽量精简,它们的含义应该绝对的清晰。
系统思考和系统循环图带来很多哪些好处?
1.通过采纳整体视角,延长了时间因素,扩大了思考范围,系统思考有助于避免短视和本位主义。
2.通过使用系统循环图描述因果关系,系统思考使我们的心智模式浮现出来,让我们可以清晰地审视我们对周围世界如何运转的信念等诸多构成我们决策和行为基础的深层次理念。
3.系统循环图同样也是一种探索所有备选政策和决策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预先估计各项决策的后果和影响。这使得我们可以避免采取一些会为未来埋下隐患的速效疗法,避免做出事后后悔的决策。
4.总之,系统思考可以帮助你在决策时处于最有利的位置,让你的决策经受住最严格的考验——时间的考验。
如何绘制系统循环图?
法则1:了解问题的边界
如果我们感兴趣的系统是大象,那么,我们就可以围绕着大象本身划下系统的边界;如果我们是将大象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来研究,那么,问题的边界就是象群;如果我们要研究的是中非的生态系统,大象只是其中的一员,那么,问题的边界就是整个生态系统。
法则2:从有趣的地方开始
就系统循环图中的内容而言,每项事物都和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因此,原则上无论从哪个环节开始绘制系统循环图都没有影响。如果你沿着因果链追根究底,或迟或早你都能得窥系统的全貌。尽管事实确实如此,然而每幅系统循环图都会有一些地方比其他地方更“有趣”。通常人们都会从这些“有趣”的地方开始绘制系统循环图。
下面是一些可以帮助你决定从哪里开始下笔的问题:
·系统最关键的外部驱动力是什么?(输入悬摆)
·系统的关键成果是什么?(输出悬摆))
·在与我们希望解决的问题相关的因素中,哪一个是最关键的?(关键因素)
法则3:询问“它将促成什么”以及“它由什么促成”
系统循环图中的所有元素都被因果关系链连接到了一起。任何两个被箭头连接在一起的元素都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我们可以询问是它能够促成什么?它由什么促成,找出因果关系。
法则4:不要陷入混乱
不要让图变得混乱,不要陷入穷究细枝末节的陷阱中去。一旦出现了思维模式不同的问题时,尽快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达成共识。要经常检查你的结果——不仅仅是在小组范围之内,还应该请其他感兴趣的人发表他们的看法。
法则5:不要使用动词,请使用名词
人们通常倾向于使用动词来描述相应的行动,而不是一个与之等价的名词。如果你能够坚持使用名词以强调行动的内容,你会发现你的系统循环图会显得干净很多。
法则6:不要使用类似于“在……方面增长/降低”这样的词
在描述中使用“上升”这个词,就意味着你已经在潜意识里认为这个因果关系只会带来单向上升的后果,问题只不过是上升的程度是普通还是非常严重罢了,而下降的可能性则非常不明显,以至于在漫不经心中被忽略掉了。
在某些情形下,使用“××的变化”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法则7:不要害怕从未出现过的项目
法则8:随着进展及时确定连接类型
在绘制系统循环图时,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形,即“究竟是哪一种连接?这个问题先放一放,我最后再做决定”。不要这样,你应该随着你的进展随时确定已经出现了的S/O型连接。
至少有两个原因要求你这样做。第一个原因是,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对你所绘制的系统循环图的一种诊断,
第二个原因是当你确定下来各种S/O型连接,绘制出系统循环图时,这一过程会帮助你理解现实背后的因果结构和支撑它的基本原理,并进一步了解它的动态特性
法则9:坚持就是胜利,持续前进吧
法则10:好图表必须反映实况
法则11:不要爱上你的图表
运用开放心态,需要改的还是要改的
法则12:没有“已经完成”的图表
真实世界非常复杂,因此,任何系统循环图,无论它包含了多少真知灼见,都总是在强调某些因素,而忽略了其他一些因素。但是,世界在变化,可能片刻之前的次要因素现在已经变得非常重要了。
系统性思考,第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要进行五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加强团队学习、实现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型、进行系统思考。
学习型组织的决定性特征,是优秀的领导者广泛分布在各个角落,而不是只处在高位。
共同愿景,可以简单描述为“我们想创造什么”,是组织成员共同的愿望,共同的价值观。价值观的重要价值,一语描述之:“在未来的公司内,只有信奉者生存的空间,却没有彷徨犹豫者立足的余地。”
团队学习,不是团队成员学习成果的简单相加,团队学习必须由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完成,是成员相互配合,实现目标的过程。团队学习离不开共同愿景。通过团队学习,最终让整个组织找到技能把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包容其中,又能超越个人目标之上的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才是现代组织的基本学习单位。
自我超越,源于对愿毁仔景的追求和对工作创新的追求。在组织中,有愿景的人,才有可能去超越,既超越别人,又超越自我。在组织中,创造自我超越的环境,让新的声音能够被听到,让不同的声音能够被听到,让提出不同意见的人能够被包容,让个人能够在组织中释放真实自我。
心智模式,就租尘是常说的心理定势。改变心智模式就要由直线思维思维变为发散思维,考虑更多的因素和可能性。企业在订制战略、重组、定价等方面,都存在着心智模式的突破。心智模式包含了我们的信念、思考方式和立场,并且这个立场和我们以往的经验也是高度关联的。
系统思考,是相对于局部思考而言的。进行系统思考,要抓住三点:1、从局部思考扩展到全局思考;2、扩大思考范围;3、更新思考方式。系统思考是一个概念框架,一个知识体系,让各类系统模式全部清晰可见。
系统思考,即第五项修炼,第五项修炼离不开前四项修炼密切相关,唇亡而齿寒也。
第五项修炼不断提醒我们:整体大于局部的组合。在一个系统里,事物之间彼此关联,互相影响,虽然每个局部都是一个增量,但放到系统里不一定对。
不懂系统思考的人,会将组织当做一个机器来管理,懂系统思考的人,会把组织看作一个生命体来管理。
那么,五项修炼的关系何在呢?
自我超越与第五项修炼。
系统的观点,不但有助于澄清自我超越作为一项修炼,有其特定结构和组成部分,还能揭示出这项修炼有更微妙的一些方面:理性和直觉的结合、不断深入地看清我们与世界的联系、慈悲心以及对整体的承诺。
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用理性思考,去完成任何发现。”将自己接触的直觉把握,转变为简洁的命题,以便用理性来加以验证。正如我们的经理人,许多的直觉可以经过一段熟悉和运用之后,得到解释。
心智模式与第五项修炼。
如果系统思考没有心智模式修炼作为基础,就如果飞机只有发动机而没有机翼,无法实现真正的飞跃。如果他们没有能力探寻自己和别人的思考方式,,在实验新的思考方法的协作中,他们就会受到局限。
如果经理人“坚信”自己的世界观是事实,而不是一系列假设,他们就不愿挑战自己的世界观。
整合系统思考和心智模式所带来的最终汇报,不只是改善我们的心智模式,还能改变我们的思考方法:从以事件为主导的心智模式,到新的心智模式,能让我们看清长期变化的规律,及其产生和发展背后的结构性原因。
共同愿景与第五项修炼。
没有系统思考,建设共同愿景的修炼就会缺乏一个关键基础。愿景画出我们想要创造的未来图景,系统思考则揭示我们如何创造了我们的现状。系统思考可以让大家身心自己能够塑造未来,让愿景成为一种生机勃弊余禅勃的力量。
有些经理人没有亲身经历帮助创造现实的过程,因而无法看清自己如何能够帮助改变现实,就会认为问题是由“外部”或者“系统”因素制造出来的。
团队学习与第五项修炼。
系统思考的观点和工具都是团队学习实践的中心内容。
学习型团队应对习惯性防卫的方法,本质上也是系统性的。不把习惯性防卫看成别人的行为,而把它看成大家共同造成的行为,从中发现我们自己在其生产和持续运作中的作用,就帮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杠杆。
管理团队最大的责任: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局面,使用描述简单的、静态问题的语言。
正如管理咨询师基佛的描述:现实是由复杂多样、同时发生的,相互依存的“因-果-因”链条关系组成的,通常的语言描述,就是从现实中抽取的,简单的,线性的“因-果”链条。这就解释了,经理人的介入措施,为何总是低杠杆效益。这时,需要使用系统思考的语言。
从个人角度出发,我们需要不断超越,校正自己的心智模型;从团队角度出发,团队需要共同学习,实现共同愿望。而以上两个角度,都需要建立在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的基础之上。
关于“第五项修炼”的学习,仅是第一遍,甚至都无法入门,即使多次,也未必能够理解,待认知提高,再来复读。
深刻结语:
如果你询问人们,置身一个伟大的团队的感受如何?
那他们最突出的感受一定是这段经历的深刻意义。
人们会乐于谈到这种超越个人的,广泛关联的、富于创造力和生成力的过程。对许多人来说,身处真正伟大的团队的经历,在他们的人生中清晰地凸显出来,堪称最充实圆满的美好岁月。有些人还会在时过境迁后,仍然想重温那段精神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