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是文官还是武将?
1、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卷唐纪二十六有载: 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丁酉,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节度使之名自讷始。
2、唐代驻守各道的武将称都督,都督带使持节的称节度使。不带者不称。睿宗景云二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唐玄宗开元年间,设立了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剑南、岭南十个节度使,范阳(北京地区,即古幽州)节度使是节度使中兵力最大的。
3、节度使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唐朝对外由攻专守导致的,因为疆域辽阔,后来在对外作战中接连失利,后来唐朝主要就是疲于防守,而地方的事务繁杂,需要节度使去御敌,又要防止地方官员影响到节度使用兵,所以最后节度使实际的权利掌控地方的军、政、财、人等各方面,实际上相当于地方的帝王。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350百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